“公信帮扶通” 赋能乡村特色手作体验组织者:让指尖技艺变成 “体验经济”
“村里老人会编竹篮、做土陶,我想搞手作体验,可项目单调没人来,流程也乱得很。多亏‘公信帮扶通’,帮我开发了‘竹编 + 土陶’组合体验,还教我规范流程,现在周末能接待 50 多组客人,老人也能靠手艺赚钱!” 近日,南部某村手作体验组织者小吴,看着游客跟着老人学编
“村里老人会编竹篮、做土陶,我想搞手作体验,可项目单调没人来,流程也乱得很。多亏‘公信帮扶通’,帮我开发了‘竹编 + 土陶’组合体验,还教我规范流程,现在周末能接待 50 多组客人,老人也能靠手艺赚钱!” 近日,南部某村手作体验组织者小吴,看着游客跟着老人学编
迎着泥土扑鼻的芳香,记者走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。祝品正凝神端详着旋转陶坯上一条微妙的曲线。在她指尖的灵动调整下,粗犷的工业陶泥逐渐勾勒出茶具温润的轮廓。这位引进的成都大学美术专业人才,如今以“高校新农人”的身份,将传统工业陶的厚重历史,熔铸进千家万户日常生
本文来自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采泥、拉坯、利坯、吹釉、烧窑……21岁的张翰林,一双“铁手”,当得了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“天命人”,也守得住一抔陶土的千年匠心。
10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遵义县(今播州区)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,感叹“怪不得大家都来,在这里找到乡愁了。”
曾经的“荒茅田”,实现“繁花盛”的华丽转身;昔日的生态困境,转变为绿色发展的美景,原因何在?记者来到花茂村蹲点,找寻花繁叶茂的绿色脉络。
在会泽县宝云街道华泥社区“挖泥寨”,一座土窑前的身影格外忙碌。35岁的邓科满小心翼翼地挖开窑口,窑内橙红火光映出满窑土陶,“这窑1000多件成品率超80%,市场价能到20万元!”他脸上的笑容,藏着土陶人对每一次“窑变”的期待。
他说,像有个小钻头,一直在里面钻,不快,也不慢,就那么一下一下,有节奏地,从天亮钻到天黑。
8月5日,荣县龙工场数字网贸会-尼日利亚专场举办。尼日利亚知名渠道商代表,荣县商务局现代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,荣县茶叶协会及自贡市巅峰仙芽茶叶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会。
舞蹈《崴花灯》作为开场节目,演员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,舞姿翩翩,瞬间点燃现场气氛,展现出新时代群众的蓬勃朝气。随后,《朝山调》《巧梳妆》《弦子弹到你门前》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节目依次上演,各具韵味,让观众们沉浸其中。最后,一首《祥云是个好地方》将演出推向高潮,悠扬
据了解,本届文博会兵团展区主题为“美丽新疆·繁荣兵团”,组织了30多家兵团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参展,集中展示展销200多款文创产品和400余件特色产品,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参观者驻足观展、互动体验。
黄金坳龙窑土陶兴于明清时期,是湖南传统民间陶瓷艺术之一。现年76岁的老匠人张克明从9岁开始学习制陶,生产出的传统家用器皿光滑美观、环保耐用,广受市场青睐。黄金坳龙窑土陶烧制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今年,他又在怀化城区的嬉麓·非遗特色街办起了“陶罐罐手
5月19日上午,在辰溪县大洑潭村土陶生产基地,陶轮快速转动,陶坯经土陶艺人向玉兰的手轻轻掠过,逐渐成型,随后一只陶罐的坯便成了,这批陶罐产品是通过电商直播平台牵线为一上海市客户专门定制的,让湘西土陶文化传播到了省外大都市。